一米阅读老师孟新:用一米视角重塑儿童友好教育

一米阅读老师孟新的故事,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关于教育的全新思索。她不仅是长沙市湘府英才益清小学的创校校长,更是一位坚持“一米高度看全球”的教育操作者。从科学教师到校长,她用30年的教育探索,让“儿童友好”从理念落地为校园的每一处细节。

一米视角:让儿童站在学校最中央

“儿童友好不是口号,而是俯身一米的勇气。”这是一米阅读老师孟新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在湘府英才益清小学,你会发现教室的门锁是压杆式的,楼梯扶手有高低双设计,甚至洗手台也按年级分了20厘米的高度差。这些细节的背后,是孟新团队对“一米视角”的极点践行。

为什么要把成人眼中的“常规”全部推翻?孟新的回答很简单:“教育的本质是尊重。”她曾让施工队铲掉观赏灌木,换成沙池和草地,由于“孩子需要触摸天然”;她把石墩从50厘米降到40厘米,由于“孩子的腿够不着地会难受”。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,却让儿童的身体尊严被真正看见。

五维模型:构建儿童友好的教育生态

怎样让“儿童友好”不流于表面?孟新提出了“五维模型”:空间友好、制度友好、课程友好、教师友好、家校协同。在这套体系下,学校周三设为“无作业日”,学生可以在沙池搭几何模型,在草地写生;少代会的孩子能参与校服设计、配餐公司选择;甚至“难题学生”的行为也被重新解读——那可能是他们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。

课程设计上,一米阅读老师孟新鼓励“玩中学”。美术课模仿名画人物,编程课用游戏机制激发兴趣,非遗课程甚至催生出登上剧院的原创戏剧《山海经·逐鹿中原》。她说:“聪明不是靠抄写记住的,而是在动手和碰撞中领会的。”

教师成长:从“评判者”到“支持者”

“没有难题儿童,只有未被领会的儿童。”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。孟新推行“三维画像”评价体系:友好度、专业性、利他心。一位常被投诉的严苛老教师,却因“敢于说真话”获得校长特别奖;自卑的年轻教师通过团队鼓励重拾信心,最终考编成功。

更特别的是“反向颁奖”——让孩子给家长发“五好家庭”奖状。孟新相信:“当教育不再是学校的独角戏,奇迹就会发生。”这种双向奔赴的理念,让家校关系从对抗走向共生。

小编归纳一下:教育,从一米高度开始

走在湘府英才益清小学,红领巾博物馆里陈列着学生设计的未来学校模型,草地上有孩子奔跑的身影。而孟新最珍视的,是那个曾徘徊教室门口的男孩主动拥抱她的瞬间。这位一米阅读老师用操作告诉我们:所有教育的蓝图,都该从俯身一米开始绘制——由于童年的尊严,才是未来最深的根基。
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