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中的”23号”女孩
《坐在路边鼓掌的人》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的故事,她的班级排名总是23名,因此被同学戏称为”23号”。这个故事最初在网络引发热议,由于它戳中了现代教育的痛点——我们是否过分追求卓越而忽视了平凡的秀丽?
这位”23号”女孩在亲友聚会上的回答令人深思:她的第一志愿是做幼儿园老师,第二志愿是做妈妈。这与同龄人那些”钢琴家”、”明星”的梦想形成鲜明对比。她的父母也曾像大多数家长一样焦虑,报补习班、请家教,结局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提升,反而身体垮了。
平凡中的闪光点
《坐在路边鼓掌的人》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在于揭示了”23号”女孩身上那些被成绩掩盖的杰出质量。在郊游中,她不是表演才艺的”小超人”,而是细心照顾他人的”小管家”;当两个孩子为一块糯米饼争执不下时,是她用简单的掷硬币技巧化解了矛盾;堵车时,又是她用笑话和剪纸逗乐了全车人。
最令人意外的是期中考试后班主任的电话——全班同学都在”最欣赏的同学”一栏写下了”23号”女孩的名字。理由是她”热心助人,守信用,不爱生气,好相处”。这不正是我们社会最需要的人格特质吗?《坐在路边鼓掌的人》用这个细节告诉我们:教育的成功不该只用分数衡量。
做”鼓掌的人”的聪明
“当英雄路过的时候,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。”这是《坐在路边鼓掌的人’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,也是”23号”女孩的人生哲学。她不想成为英雄,只想做一个为他人喝彩的普通人。这种选择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。
《坐在路边鼓掌的人》引发我们思索:我们是否给了孩子选择平凡的权利?健壮的身体、高兴的心灵、美德的品格,这些难道不是比分数更重要的财富吗?故事最终,母亲觉悟到:”如果健壮,如果高兴,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,我们的孩子,又何妨做一个美德的普通人。”
《坐在路边鼓掌的人》不是反对追求卓越,而是提醒我们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。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,或许我们都需要学会欣赏那些”坐在路边鼓掌的人”,由于正是他们的存在,让这个全球变得更加温暖和谐。